今天來聽法的各位朋友,一定是非常重視佛法,才會到這裡來。以西藏佛教而言,佛法的「法」從字面上解釋,就是調整、改變的方法,而到底要調整什麼呢?要調整的是我們內心的想法,才能因而調整、改變身體的行為和語言的行為。

就身體的行為而言,對於傷害眾生、殺生、邪淫等等粗暴的行為,必須加以調整改變、止息、調伏,才能成為一個優雅高尚的人。這就是經由佛法從內心去改變身體的行為,所以「法」,字面上是調整改變的意思。

在言語用詞方面,平常我們所說的謊話,或者是罵人,說不好聽的話,甚至為了打壓對方,而斥責對方、辱罵等語言,經過改變之後,就會讓我們用恭敬的詞句、優雅的詞句與人說話,這就是用「法」在語言方面所得到的改變。

因為語言充滿非常大的力量,如果將語言應用在壞的方面,就會形成很大的後患;如果應用在好的方面,則一定會有很大的利益。

假設制定一個法律,規定人們的行為應當如此,不能夠如此,我想大概無法發揮什麼效果,所以,發自內心的改變,和為了要去服從地方的法律而改變,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是非常大的。

過去印度北方以前有一個國王(在過去,都是以騎乘大象為交通工具),為了把大象訓綀好,就請來一位馴象師,並且吩咐他一定要把這頭大象訓綀好,如果做不到,就要將他處決。

馴象師非常恐懼害怕,於是就拚了老命教導這一頭大象,將牠訓綀得非常好,才把大象交給國王,並且對國王說,這頭大象已經完全調伏了。等國王騎乘上去之後,果然完全能按照騎師的吩附,往左往右都能控制自如,於是國王非常高興,給了他很多的賞賜。

有一天,國王要到他的御花園去散步,就與王妃騎了這頭大象,一同快樂的到森林裡去,剛開始時一切都非常的順利,但是當走到森林裡的時候,突然遇到了一頭母象,這頭大象內心實在太高興了,因此就直接飛奔過去,不管怎麼控制,怎麼用鐵鉤打,大象都完全不聽使喚,最後在一陣狂亂顛頗的情況之下,國王和王妃都差點摔死,最後好不容易抓到樹枝,命才得以保住。

等回到皇宮之後,國王非常震怒,命令馴象師立刻過來,國王生氣地說:「你根本沒有按照我的吩附馴服大象,這頭大象完全無法駕馭,明天定要將你判處死刑。」這馴象師異常驚恐,全身發抖的問國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國王就告訴他在森林裡面的事情,這個馴象師向國王報告:「我是馴象師,我只能駕馭大象的身體。」

於是就把鐵條用火燒紅了,當靠近大象的時候,大象就躲避,要牠往左就往左,往右就往右,這時馴象師就跟國王說,你已經看到了,我是一個馴象師,我所能夠調伏的是它的身體,不是去調伏牠的內心。

於是國王又問:「究竟誰才能夠調伏牠的內心呢?」馴象師回答說:「調伏牠的內心,並不是我們馴象師的責任,如果要談到調伏內心,除了佛陀之外,沒有任何其它的人能夠做到。」國王聽到佛陀的名號之後,內心產生非常強烈的信心,所以決定拜見佛陀,並從此進入了佛法之中;由此可知,調伏內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遇到痛苦,能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改變的話,才可能有比較大的效果。

記得小時候在學校讀書,老師規定不讓學生出去玩,一定要關在教室裡好好的讀書,這個時候,學生就更想要到外面去玩,因此定會利用老師不在的時間,趕快跑出去,等老師快回來的時候,再趕快跑回來,可見得用壓制的方式,到最後仍舊不會有什麼用處的。

總而言之,只要是傷害其他眾生的行為,就稱之為「罪業」;如果是利益眾生的行為,就稱之為「善業」,因此許多上師常常開示,自己要隨時隨地努力行善去惡,不要造作罪業惡業。

有了這種認知之後,那麼在這輩子及下輩子就會得到快樂。當然,要馬上將我們的內心、身體、語言都做非常好的調整改變,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不過如果逐漸學習,慢慢習慣之後,其實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們從小的方面舉例而言,從前我在印度有養小狗,小狗會到處大小便,味道也不好聞,如果當牠大小便的時候,稍微處罰牠一下,再把牠帶到外面去,牠就會知道大小便應當要到外面去,這就是習慣的養成。

其實我們的各種煩惱也是長久以來所培養的習慣,以生氣而言,我們是很容易發脾氣的,譬如現在大家坐在這裡,但是,突然有一個人用很不好聽的話來罵你,或者是看到自己的敵人來時,這個時候內心的憤怒就很容易爆發出來,這是因為我們多生多世以來,己經培養這個習慣的緣故,所以只要稍微受到一點外緣的剌激,憤怒就會被引發出來。

相同的道理,最初要講慈心悲心也很困難,慢慢的學習之後,對於慈心悲心的內容,就能了解,更進一步的經上師教導,佛法要跟內心結合在一起,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實踐,於是慈心悲心在日常生活之中就能流露出來,因為一切都是經過學習之後養成的習慣。因此,應該經常去幫助人們,至少也應該不要去傷害對方,如果能夠掌握這個原則的話,自己就可以在寧靜和諧快樂的情況之下過一生。

由於我們這一生的壽命其實是非常短促的,在短暫的生命裡面,往往會遇到很多痛苦,從小處來看的話,如果一個家庭原本有許多財富,但是裡面出了一個敗家子,就會因此導致父子之間反目成仇、家破人亡、兄弟鬩牆等。如果出生在這個世界上為人,卻給這個世界帶來很大的麻煩,生命就會毫無意義。

如果自己的內心非常的純淨、清淨,對於別人純粹是利他的想法,自己一定會非常快樂,這是一個自然的現象,所謂自然現象,就是不必去想它的原因,因為自己自然而然就會生活在快樂裡面。

就好比在泥土裡面,種了一顆花的種子,澆了水也施了肥,有了陽光,泥土也很肥沃,當這些條件都齊備的話,百分之百會長出一朵花,因為這是一個自然現象。

如果內心不清淨的話,身體的行為,也會非常的粗暴粗魯,雖然外表壓抑著自己的行為,也頂禮、唸誦法本,甚至閉關過了好幾年,可是卻沒有針對自己的內心來調伏,只要有一天,當遇到外界的剌激,仍然會跟以前一樣,煩惱立刻現形。

何況就身體語言方面的作用力而言,其實是有一定限度的,譬如,一個運動選手不斷的鍛鍊他的身體肌肉,但是身體所發揮的能力一定有限,因為身體本身的力量有一個極限。相同的道理,語言的作用力,也有它的一定的限度,比如我現在講的是藏文,懂英文的人聽不懂,懂中文的人也聽不懂,所以語言的本身一定有它的一個限度。

可是就內心而言,如果心想消滅所有三界的眾生,或是想要利益遍滿虛空所有的眾生,無論善念或惡念,在我們內心是可以出現的,所以內心的能力,是可以發揮到無量的。

現在我們講話的時候用的是語言,語言要依靠身體,但是身體有它一定的限制,將來總是會死亡,而當身體壞掉之後,語言能力當然也就跟著喪失了。

然而我們內心,是從無始輪迴一直持續到現在,未來還會繼續持續下去,譬如,現在心裡有貪念、瞋恨、愚痴,也有慈心和悲心,那就看在上輩子那個部份學習得多,累積得多,這一輩子在這個部份,它的力量就比較強大,所以內心本身許多的性質,是從以前不斷的持續到現在,在心的微細部份,是會不斷持續下去的。

平常我們可以看到,有一些小孩子,在小的時候,他的內心非常的善良,氣質非常優雅,但是有一些小孩子,小時候就很容易發脾氣;有些小孩子,從小有愛心,有善良的心,而有些小孩子,看到小蟲就把它踩死,用石頭把它打死,一樣都是人,為什麼從小習慣就不同呢?因為內心不相同,這並不是父母教導的結果。

因為在他過去世,內心所累積的習慣,端看那個部份比較強烈,所以這輩子,有的小孩子從小慈心強烈,有的悲心強烈,有的容易發脾氣。

可見得,內心所累積下來的功德,它是堅固穩定的,所以要如何調整自己的內心,讓內心形成許多的功德,讓慈心、悲心、品德高尚,是非常重要的。

基於前面許許多多的原因,因此密乘的佛法,其根本處都是指向自己的內心。我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打靶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目標,而當我們實修佛法的時候,靶的部份是什麼呢?是我們自己的內心,所以所修的法一定要指向內心,指向內心要做什麼呢?朝向內心去調整改變,否則的話就會那兒有開示、有灌頂、有共修,就跟著到處團團轉,然而究竟為的是什麼呢?目的何在呢?自己完全不知道。

這就好像主人養了一隻狗,主人往東,牠跟著往東,主人往西,牠就跟著往西,也好像樹木丟在大河流上,只好順流而漂,一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被別人牽著鼻子走,人家去那裡,跟著去那裡,就會像這種情況。

一般而言,如果我們內心都不加以思惟,只是盲目追隨,即使法音入耳,或者是拜見到實修佛法的上師僧眾,雖然會得到佛法的加持,累積廣大的福報,但是如果從實修的角度來看的話,就名實不相符了。

釋迦牟尼佛曾經開示過,將來佛法即將滅亡的時候,在這個世界上,穿紅色、黃色衣服的人,都將不存在了,因此我們現在還能夠拜見上師,能夠聽到法音,可說是殊勝的緣份。

由於過去的業力之故,使得有些人這一輩子都非常的順利,有些人則一輩子都窮困潦倒,不過我們仔細分析,實際上一切的境遇跟自己內心的想法,是非常密切相關的。

再舉例而言,好比一個家庭,夫妻彼此不和睦,其實他們最初認識的時候,內心是互相喜歡對方的,然而一旦結婚、生了小孩,長期生活下去,看到對方就逐漸沒有那麼喜歡了。可見得是自己內心想法的改變,對他的界定產生的變化,其實所見到的,從以前到現在還是同樣一個人。

再就食物來做例子,譬如辣椒,喜歡吃辣的人,吃到辣的食物覺得非常開心,但是有一些人不吃辣的,稍為沾到一點辣的就淚水直流,非常的難過。可見得,食物好壞的性質並不存在於食物本身,而是存在於自己內心的想法。

今天所講的這個內容歸納起來,就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生命其實是非常短暫的,在短促的一生裡面,應當以自己的內心使自己快快樂樂,不管是學習佛法,或者是不學習佛法,能夠讓自己一生過得快樂,是相當重要的。

雖然我們所遇到的外緣,也扮演某種程度的角色,但是主要還是應當以自己的內心為主,所以所謂的善行善業也要靠自己的內心。所以如果有一天,自己遇到困境,內心痛苦不快樂、憂慮的時候,應該要立即警覺、好好反省,認真的去調整改變一下自己的內心。
一般而言,很多人遇到痛苦困境的時候,就想找一個老朋友跟他吐苦水,講自己的困境,對方也會安慰你要往好的方面想,告訴你應如何如何,但是雖然知道要往這方面想,可是卻做不到,還是會鑽牛角尖,還是感到很痛苦,總而言之,一切都是由業力所形成的,但是,形成業力雖然靠著外緣,但主要也靠著自己的內心,才會去引發這個業力的。

所以也許大家將來某一天,當遇到自己生命困境的時候,可以把我今天所講的這些內容好好的想一想,希望到那個時候還能夠想得起來,而能夠給各位帶來很大的幫助,因為了解到這一點,對於大家對於此生、來生都將有很大的利益。

             於2006年1月21日 台北市政府

 

 

 
 

 

 

 

 

 

 

 

 

 

 

 

 

 

 

 
   

 

 

 

 

 

 

 

 

 

 

 

 

 

 

 

 

 

 

 

 

 

 

 

 

 

 

 

 

 

 

 

 

 

 

 

 

 

 

 

 

 

 

 

 

 

 

 

 

 

 

 

 

 

 

 

 

 

 

 

 

 

 

 

 

 

 

 

 

 

 

 

 

 

 

 

 

 

 

 

 

 

 

 

 

 

 

 

 

 

 

 

 

 

 

 

 

 

 

 

 

 

 

 

 

 

 

 

 

 

 

 

 

 

 

 

 

 

 

 

 

 

 

 

 

 

 

 

 

 

 

 

 

 

 

 

 

 

 

 

 

 

 

 

 

 

 

 

 

 

 

 

 

 

 

 

 

 

 

 

 

 

 

 

 

 

 

 

 

 

 

 

 

 

 

 

 

 

 

 

 

 

 

 

 

 

 

 

 

 

 

 

 

 

 

 

 

 

 

 

 

 

 

 

 

 

 

 

 

 

 

 

 

 

 

 

 

 

 

 

 

 

 

 

 

 

 

 

 

 

 

 

 

 

 

 

 

 

 
 
 

認識蔣康秋祖白玉南卓林寺年度活動記實文化出版著作佛行事業展業影音專區 ENGLISH